不動佛
不動佛,梵名 Aksobhya-buddha 之意譯。音譯阿閦佛。意為“不嗔?!?。密宗五方佛之一,代表法性不變,居第二佛土,名東方喜悅淨土,轉嗔心煩惱,淨識蘊,成大圓鏡智。其下方為降三世明王,可降服大自在天?!督掏踅洝?、《略出經》等所載之不動佛(或不動如來)系指東方之阿閦佛?!洞笕战洝ぞ呔壠贰分兴f之北方不動佛則非東方之阿閦佛,《大日經疏》卷四(大三九·六二二下):「次于北方觀不動佛,作離熱清涼住于寂定之相,此是如來涅槃智,是故義云不動,非其本名也,本名當云鼓音如來?!辜窗㈤z為不動之義,指菩提心堅固不動。又天鼓雷音佛自涅槃寂定之義而言,亦稱為不動佛。
阿閦佛在因地時,受大日如來的開示而萌發“對眾生不起嗔?!钡氖脑?,經過累劫的修行,終于在東方的阿比羅提(妙喜)世界七寳樹下成佛,佛剎名為“善快”。由于他的愿力所感,這一佛剎中沒有三惡道,大地平正柔軟,一切人都行善事······環境極其殊勝。因此阿閦佛也被稱作“救度三涂苦佛”。
降三世明王又名“月黡尊勝三世王”。密教五大明王之一,位于東方。“貪、嗔、癡”謂之三世,降伏之,故云“降三世”;又降伏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之貪、嗔、癡,故云“降三世”;又降伏三界之主,故云“降三世”。
阿閦佛所轉之嗔心煩惱又名嗔恚、嗔怒、恚、怒,是對有情怨恨的精神作用?!度A嚴經》云:“一切惡中,無過是嗔,起一嗔心,則受百千障礙法門?!彼?,《正法念處經·觀天品》載:“嗔怒如毒蛇、如刀、如火,智慧之人,應以忍滅嗔。”其實,對治嗔心的方法,不外以“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”的慈悲心來化之,猶如“贈禮不受,物歸原主”,也就是所謂“不以嗔報嗔,不嗔勝于嗔”。阿閦佛的形象特徵是,左手結禪定印,右手結期克印。其寶座由八只大象所抬,大象被認為是力氣最大的動物,在此比喻“嗔”于諸煩惱中為最強,阿閦佛安坐其上,代表此尊可征服、平定、轉化眾生最強之“嗔恨”煩惱。